2014年4月30日 星期三

第17屆臺大文學獎 初審介紹

感謝九位辛苦的初審老師!

新詩組評審:楊小濱 凌性傑 林禹瑄




楊小濱,生於上海。1996年獲耶魯大學哲學博士。曾任教於美國密西西比大學,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。曾任《現代詩》、《現在詩》特約主編。著有詩集《穿越陽光地帶》(獲現代詩社「第一本詩集獎」)、《景色與情節》、《為女太陽乾杯》,專書《否定的美學》、《歷史與修辭》、《中國後現代》、《語言的放逐》、《迷宮雜要亂彈》、《感性的形式》、《欲望與絕爽》等。近年在兩岸各地舉辦個展《後攝影主義:塗抹與蹤跡》,並出版觀念攝影與抽象詩集《蹤跡與塗抹:後攝影主義》。2013年獲納吉·阿曼國際文學獎最佳創作獎。





凌性傑高雄人。天蠍座。師大國文系、中正中文所碩士班畢業,東華大學中文所博士班肄業。曾獲臺灣文學獎、林榮三文學獎、中國時報文學獎、中央日報文學獎、梁實秋文學獎、教育部文藝獎。現任教於建國中學,著有《彷彿若有光》、《自己的看法》、《更好的生活》、《有故事的人》、《2008/凌性傑》、《找一個解釋》、《有信仰的人》、《愛抵達》,編著有《青春散文選》、《靈魂的領地:國民散文讀本》。








林禹瑄1989年生,曾獲台大文學獎,6月即將畢業。有詩集《夜光拼圖》(寶瓶出版)、《那些我們名之為島的》(角立出版)








散文組評審:王盛弘 劉梓潔 李時雍


王盛弘,彰化出生、台北出沒,寫散文、編報紙,著迷於文學、藝術、旅行、植物,愛好觀察社會萬象,有興趣探索大自然奧祕,賦予並結合人文意義;曾獲金鼎獎、時報文學獎、林榮三文學獎、梁實秋文學獎等眾多獎項,為各類文學選集常客,多篇文章入列大專院校通識科教材;2002年以「三稜鏡」創作計畫獲台北文學寫作年金,後擴充為三部曲,同心圓一般地,自外圍而核心,2006年推出以11個符號刻畫海外行旅見聞與感思的《慢慢走》,2008年出版描敘台北履痕與心路的《關鍵字:台北》,《大風吹:台灣童年》為此一計畫的壓軸,凝視十八歲出門遠行前的童少時光。另著有散文集《一隻男人》、《十三座城市》等書。






劉梓潔,一九八○年生,彰化人。台灣師大社教系新聞組畢業,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肄業。曾任《誠品好讀》編輯、琉璃工房文案、中國時報開卷週報記者。曾獲得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、林榮三文學獎散文首獎、台北電影節最佳編劇與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。著有短篇小說集《親愛的小孩》,散文集《父後七日》、《此時此地》。現為專職作家、編劇。





李時雍1983年生於台北。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,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,目前就讀於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班,任職《人間福報》副刊編輯,並擔任表演藝術評論台駐站評論人(2013-)。
寫字的人,學著跳舞。作品曾入選《九十六年散文選》、《台灣七年級散文金典》,與父親李瑞騰合著有《你逐漸向我靠近》。201312月出版第一本散文集《給愛麗絲》。







小說組評審:鄭穎 黃麗群 巴代


鄭穎台灣省澎湖縣人,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。現任教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創作組,教授 創意寫作、小說選讀及習作、歷史小說與武俠小說、詩選及習作等課程。








黃麗群 
1979年生,政大哲學系畢,曾獲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評審獎;聯合報文學獎短篇小說評審獎、短篇小說首獎;林榮三文學獎短篇小說二獎(首獎從缺)。現任職媒體。





巴代Badai),1962年生,卑南族Damalakaw大巴六九部落裔。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。部落文史工作者、專職寫作。曾獲原住民文學獎、金鼎獎最佳著作人獎、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、吳三連獎、全球星雲文學歷史小說獎。著作有:長篇小說六本,短篇小說集一本,研究專書兩本。
小說主要關懷原住民族在現代社會的適應,長篇小說則以族群歷史、文化作為創作素材,作品的特色具濃厚的歷史現場感,豐富的文化意象與細膩的戰爭情緒,作品有極高的辨識度。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